年味儿里头,春晚可是重头戏。今年守着春晚看下来,心里头五味杂陈,尤其是咱这些上了些年纪的观众,感触更深。
开场锣鼓一敲,热热闹闹的氛围就扑面而来。说实在的,语言类节目还是那副老样子,笑点就像冬天里的暖手宝,刚捂热乎就凉了下去,让人笑不出来。可即便如此,这一整晚看下来,竟意外地品出些别样滋味,心底还泛起丝丝温情。
细细琢磨,今年的春晚,就像是家里不太擅长厨艺的爹妈精心筹备的年夜饭。他们耳朵竖得老高,听着孩子们平日里的念叨,一心想着要把所有孩子爱吃的、流行的,一股脑儿全摆上桌。政审这条线,就好比家里的老规矩,啥能上桌得有个分寸,在此基础上,当红明星们跟下饺子似的,一个接一个亮相,生怕落下哪个孩子心仪的。
年轻人念叨着不乐意每年都看吃饺子的桥段,嘿,那行,这“饺子”戏份就删减删减。多地域元素呼声高?好嘞,从南到北,各地的风情民俗、特色歌舞纷纷登场,就像一场微型的“中国地域文化巡游”,让观众足不出户,领略祖国大地的多元魅力。《一年一度喜剧大赛》里的幽默风格广受追捧,春晚舞台立马敞开怀抱,吸纳那种新颖的喜剧表演形式,让大伙在家门口就能过足喜剧瘾。大伙想要针砭时弊、反映现实生活?小品、相声里适时穿插着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洞察,不深不浅地挠着观众的心,引发共鸣。贺岁档电影的热度也没逃过春晚的“法眼”,那些电影里的经典桥段、热门元素,巧妙地融进节目编排里,好似给整桌“菜”添了几道硬“配菜”。还特意叮嘱,别整那些刻意煽情的玩意儿,得嘞,眼泪汪汪的场景少了,多了几分清爽劲儿。
不过啊,这桌精心炮制的“年夜饭”,端上桌的时候,大伙还是看出了些端倪。有些节目就像仓促下锅的菜,火候没到,内容空泛,嚼起来没滋没味,观众只能干瞪眼。还有些,为了把热门元素全凑齐,编排得生硬牵强,活脱脱几碗“乱炖”,各种食材看似丰盛,搭配起来却驴唇不对马嘴,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但即便如此,坐下来慢慢品,熟悉亲切的年味儿还是丝丝缕缕地钻进心里。这背后,是春晚主创团队绞尽脑汁、用心良苦的付出。他们知道时代在变,观众的口味在变,尽管代沟摆在那儿,自身能力、诸多局限也明晃晃地存在,可那份想要讨好观众、给全国人民呈上一台精彩晚会的心思,真真儿是滚烫的。在这阖家团圆的夜晚,春晚就像一位尽力而为的家长,哪怕手忙脚乱,哪怕成品不完美,也值得咱给上一个饱含温情的点赞,只为这份执着用心。